考試分為兩類:水平考試和選拔考試。水平考試是以基礎知識基本方法過關考察為主的考試,一般都相對容易,小學畢業(yè)考試、中考、高中學業(yè)水平考試都屬于水平考試。選拔考試除考察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外,突出邏輯推理、創(chuàng)造性思維能力及綜合能力的考察,原來的小升初考試、高中名校名班選拔考試、高考都是選拔考試。
多年來,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已經(jīng)形成了成熟的選拔考試選拔人才的機制,各個階段的許多學生也功利明顯的學習,不管是誰都要往難里學,往名???,走向一個極端。湖南去年開始,民辦小升初搖號入學,今年通知初升高長沙名校不跨地招生,不少家長又走向另一個極端,只學基礎,有難度的學習不再過問,因為“不考了”。其實以上兩個極端都是不妥的,原來選拔考試盛行的時候,不適合那種高度的孩子不要過度,而現(xiàn)在小升初考試、初升高長沙名校選拔考試暫停,但終極目標高考是選拔考試!小學初中不開發(fā)思維、儲備思維,只滿足于基礎知識掌握好的水平考試,你可以順利升入高中,但是在合適的年紀本應該開發(fā)的思維,你沒有開發(fā)和儲備,在高中三年既要接受大量的比初中跨度很大的知識,還有很強的邏輯思維、創(chuàng)造性思維、空間想象力等要求,三年之內(nèi)要達到一定境界是困難的,甚至很多孩子初中階段如果沒有開發(fā)好思維突然進入高中的高度,成績大幅下跌難以翻身。所以,學習不要帶功利心,不要考什么就學什么,而應該有科學長遠的安排,什么時段適合什么學習。
和考試一樣,學習方向也有兩類,一是突出基礎知識的學習;一類是突出思維開發(fā)的學習。很多孩子平時都停留在基礎知識的學習,細心認真勤快的學,在期中期末等水平考試中自然會獲得好的成績。而突出思維開發(fā)的學習,除了基礎知識要掌握好,更多的要開發(fā)思維、學習有難度的題材,有難度的題材比如奧賽題,光細心認真是不夠的,如果說容易的知識可以一遍過,那難題一遍是不可能夠的,獨立思考了,老師講解了,過后你還得堅持難題翻做,經(jīng)常溫故而知新,難度問題要有難度問題的學法,不能像簡單問題一樣對待,就如同我們參加體育考試做引體向上,只要你力量夠,動作基本一學就會,但是如果考你籃球限時運球繞障礙,這里面既有體力更有技巧,你不可能一遍過,需要反復練習,擅長的孩子肯定是從小就學了籃球并經(jīng)常打籃球,那就是早有儲備,否則你只有反復練習如同難題翻做,應對高考這樣的選拔考試,當然需要從小開發(fā)思維、儲備思維。
知識和思維不是矛盾的,恰恰是相輔相成的,知識是前人先思維后總結(jié)形成的直接給我們學習,知識是我們現(xiàn)在學習解決所有問題的依據(jù),而思維更多的體現(xiàn)在如何把知識靈活運用到各種問題中去解決問題,甚至探索新的未知世界。這個社會是公平的,高層圈子聚集了創(chuàng)造性思維強的人,基層圈子則聚集了大量做重復性多、簡單工作的人。而大學錄取就是分層,名牌大學的高分錄取就篩選出了創(chuàng)造性思維強的人,以后社會上更難的事情交給他們?nèi)プ?,探索更多未知的未來交給他們?nèi)プ?,其他人成為追隨者。高層和基層是相對的,并不局限于名牌和非名牌大學,可以舉一反三到任何領域。
孩子成長的路上要逐漸發(fā)現(xiàn)和認知自己,天賦的不同不能霸蠻,天賦好的要好好開發(fā),不要錯過開發(fā)思維的年紀造成浪費,天賦不夠的培養(yǎng)好習慣,適度開發(fā)思維,勤來補拙。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也是不同的,在不同的時段,知識學習和思維開發(fā)的比例合理搭配才能讓孩子很好的成長。
——本文作者:奧思特創(chuàng)始人周校長簡介